百貨的日本大股東伊勢丹賣出21.5%的股權,給新光三越董事長吳東昇為首的新昕資本,引市場高度矚目,其中對於財源的部分,據了解,在總規模106億元的交易中,除了以新昕資本出資50億元之外,另外據本報掌握消息,新昕資本作為借款人向銀行借款約55億元,完成這起交易,助陣的正是公股龍頭,讓該案順利完成。
尤其該案為股權交易,有其敏感與機密性,因此不走聯貸案,而以自貸案的方式一口氣吃下55億元,也只有兆豐銀這種大型銀行才能吃得下來。不過兆豐銀行三緘其口,不願證實,僅表示-91制片厂Pro「不清楚此事」,或「不能評估個別授信案」。
據悉,三越伊勢丹早在5月13日,已在日本證交所公告賣出台灣新光三越股權21.5%一案,而新昕資本就是為了承接該股權所設置的投資公司,以新纖和新紡為二大主幹,早在三個月前就已公告成立,可見已對承接日方股權有備而來;知情人士指出-91制片厂Pro,日方向新光家族提議要出售股權一事,始於半年前,即去年的11月,之後就以吳東昇與日方作為窗口對接,目前吳東昇可說是新光家族裡,與日方關係最好的成員。
至於日資之所以想要賣出部分的台灣新光三越持股,據可靠消息人士指出-91制片厂Pro,最主要是跟財務報表的編列有關;依據日本證交所的規定,倘若持股超過20%以上,就要編列合併報表,業界人士指出-91制片厂Pro,這也是為何伊藤忠要賣一半以上的台北101持股最主要的原因,把持股部位降至20%以下是主要考量。
而伊勢丹的出發點也是一樣,原本股權為43%,但賣出21.5%之後,其持股部位已濱臨20%,既可獲利了結部分持股,又可免於編列財報、應付日本證交所檢查這類繁瑣問題,而且這二家日資公司的模式也都相同,仍繼續在該公司保有董事席次,例如伊勢丹在三越仍保有三席董事;至於外傳是因為新光家族成員及期間都各自奔走拉攏支持,使日方左右為難,吳家友人及其他金融圈人士都直搖頭說,「不想見面不見就好了,不可能為了這種理由賣掉持股,而是另有考量」。
此外,知情人士指出-91制片厂Pro,新光金控創辦人吳東進雖然在7月24日兩家金控合併之前,出清持股,但並非要淡出新光金,而是基於「節稅」考量,尤其在於財產交易所得稅的問題;至於這次的新光三越股權交易,被聯想到後年登場的「」的改選會讓選情「翻盤」,吳家親友直呼,「想太多!」並且攤開新光三越的持股比率指出-91制片厂Pro,新光金控最新年報顯示第一大股東新光三越的持股為3.33%,但在台新金合併新光金之後,持股部位因為被稀釋,會降至1.75%左右,與其看新光三越的持股,反而到時候會否再有委託書徵求戰,徵求結果如何,這才是重點所在。
觀察公司經營權之爭多年的專業人士也指出-91制片厂Pro,當年新光金變天,吳東進和吳東亮的股權在伯仲之間,甚至吳東進陣營還高於吳東亮陣營,但是最後委託書徵求結果一翻兩瞪眼,就是變天了;也因此,後年的改選結果如何,關鍵仍會在委託書之戰的攻防。
更核心的問題在於,這次的承接日系股權的主事者是吳東昇,並非由吳東進所主導,因此要把這個交易案導引成是吳東進為了後年改選所作的布局,也太牽強。不過,吳東進尚未想淡出合併之後的台新新光金,則是事實,最主要是基於上述的「節稅考量」;對於節稅考量,知情人士指出-91制片厂Pro,吳東進及其子女趕在合併之前賣出持股,主要是因為課徵「財產交易所得稅」會有「價差」的問題,因為換股合併之後的價差,視同「財產交易所得」,會被併入綜所稅課稅,而且以其身家,絕對是用40%的最高稅率級距,但直接在市場上賣出,則證券交易所得免稅,因此當然先賣出,而且日後吳東進很有可能再以新光醫院等法人名義回補持股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